转眼来温哥华已经快一年,MBA 的课业也已接近尾声。这一年里有过想要放弃的冲动,有过欢欣鼓舞的时刻,有过迷茫无措的烦恼,还有一些小小的感悟。于是很高兴有机会写这篇博客。能将这些思考的碎片稍作整理,记录下来与人分享,总是一件开心的事情。
壹 | 一口吃不成胖子
刚来的第一个月是很痛苦的。语言不够好,生活没理清,上课听不懂,学习理不顺。当时对自己的关注点全在自己听不懂做不好的部分,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着急上火,甚至很有想退学的冲动。后来终于意识到这样不行,我开始尽量调整关注点到自己每天学到些什么,哪怕只是一点点。这样的心理状态转变让我渐渐从焦虑变沉着,于是努力也慢慢显出了结果,各方面都开始稳步提升。人类潜意识总是倾向于关注负面部分,可是过多的关注负面除了带来烦恼焦躁,并不能实际改变什么。不如本着“每天进步一点点”的心态,给自己设立更为合理的短期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毕竟,一口吃不成大胖子嘛。
贰 | 天生我材必有用
MBA 课程里,小组讨论是家常便饭。起初的两个月,我很难在讨论中跟上本地同学的节奏,因为不好意思浪费大家的时间,听不懂的部分自己也不怎么敢问。几次之后,小组成员开始质疑我为何如此安静,我对此十分苦恼。我很想在团队中多做贡献,可是语言所限,思考加翻译的过程比较慢,很多观点表达不清楚。最后我想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刷存在感,语言我不行,打打杂总可以吧。我主动提出充当小组讨论的计时员,负责预定小组讨论的自习室,以及在每一次聚会的末尾询问确认本次讨论的要点,下一步的责任分工,以及下次的开会时间。并且,我尽量以积极正面、能量充沛的精神面貌投入到每次讨论中,哪怕听懂的部分不多,笑脸迎人总比死气沉沉要强。事实证明,这些边角杂事也是小组里不可或缺的部分,在自己能力还有待提升时先把这些做好,也不失为一个好的团队成员。等到后来上一些基于数字分析的金融会计类课程时,我们中国人数学方面的强项反而可以盖过语言的不足,团队贡献也就越来越大了。这也是团队合作的意义所在:每个人都有优势和劣势,重要的是扬长避短,找准适合自己的位置,最终形成一个“优势集合”的高效团队。
叁 | 知之为知之,不知便“问”之
“问”是获得有效信息的重要方式,且通过口头询问交流,还能顺带提升英语口语,何乐而不为呢?千万不要碍于面子,觉得问太多会显得自己什么都不懂,我们花钱来这儿就是学习的,多问才能把不懂之处学会。无论是课堂内还是课堂外,无论问老师还是问同学,都可以帮助我们开拓思路,集思广益,获得启发。有一次写论文,我实在毫无头绪,先问了好几个同学形成了大概的思路;接着在图书馆自习的时候,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跟图书管理员聊了聊,神奇的图书管理员给我介绍了一大堆可参考的资料库,并手把手教我如何使用 SFU 的图书文献资源。如果没有开口去问,我就只能闷在电脑前绞尽脑汁地用 google 搜索那些不一定靠谱的资料,效率也要低得多了。
肆 |一切 deadline 都是纸老虎
基本上每个月都会有至少一周充斥着各种 deadline。作为一个晚期拖延症患者, 面对没有尽头的论文写作,我内心几乎是崩溃的,因为自己给自己就先设下了心理障碍——认为要想写好很难。于是就总拖到最后一两天才开始匆匆赶工,也完全管不了质量如何,能准时提交就是万幸了。最近我就此话题与同班一位加拿大小哥进行了探讨。这位小哥对于所有作业的态度都极其淡定,永远说“easy-peasy”,且几乎每项作业都提前很久就完成。我将他的做法总结为:从战略上藐视敌人,从战术上重视敌人。首先要设定“一切 deadline 都是纸老虎”的基调,千万不要高估作业的难度或者过度追求完美。接着要从具体战术上重视每一个 project,提前做好研究和规划,早早动笔写,哪怕每天只写一小段,哪怕一开始写得惨不忍睹,你仍然有机会慢慢修改;如果拖到最后一刻再开始,论文依然惨不忍睹但却没机会提升了。一旦越过了从无到有的心理障碍,写起来就顺畅多了。这里推荐一个帮助制定论文写作计划与时间表的链接:http://calculator.lib.sfu.ca/
伍 |要不要找“关系”
在加拿大这边找工作要不要靠关系呢?当然要!但这个“关系”的定义跟我们国内通常理解的不一样。中国的“关系”更多的是深层建交,通常只有在关系够好的情况下才能发挥作用。而在这边找工作依赖于浅层但广泛的社交关系网:如果你只是通过公司网站递交简历申请工作,也许你的简历根本没有被打开的机会;但如果你能够认识公司内部员工(也许只是某个活动上一面之缘交换过名片),请他们帮忙把你的简历递交给 HR,拿到面试的几率会大得多。而对于留学生来说,建立这种广泛的社交主要有两种途径:多参加 social networking event(主要就是和不同的人多聊,争取可以发展一些朋友长期联系),和进行大量的 informational interview。一般可以通过学校的职业发展中心获得第一个 informational interview 的联系人,约他/她出来喝杯咖啡聊一聊,接着在每次见面的结尾问问对方是否还可以介绍其他人给你认识,浩浩荡荡的建交旅程就这样开始啦。
陆 |换位思考
互相尊重、换位思考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无论你是在向人求助还是帮助别人,记得多从对方的角度思考,多体谅对方。譬如在求助同班同学时,想想人家也跟你面临着一样的困境与压力,尽量不要占用对方太多时间或传递太多负能量;譬如邀请以前的校友做 informational interview 时,控制谈话长度不要超过二十分钟,因为对方只会比你更忙,尊重他的时间也是表达谢意的一种方式;又譬如在接受别人善意的帮助之后,也力所能及的去帮助更多其他的人。
总的来说,读 MBA 就像小马过河,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和见解。究竟选择怎样的态度和方式度过这一年,全凭自己的喜好与对未来的规划,别人的意见也只是参考而非行动指南。如果我的这些个人体会能带给大家一些小小的启发,那便是极好的了。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与君共勉。
Yang Yuan is a full-time MBA student with sales experience in IT. She is energetic and optimistic and has the ability to motivate people and generate enthusiasm. Yang loves cooking new dishes during her free time, despite the fact that sometimes, the experiment ends in failure. She also likes reading novels, especially novels about detectives and history. You can contact Yang at yya147@sfu.ca.